回到顶部

资讯速递

廉政文化特辑|黄金难换心
2021-06-18 17:07:00   来源:    点击:

明朝官员李汰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博学能文,为人重操守,为官清正廉洁,不为金钱所动,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

李汰因清正之名深受朝廷重用,被委派到福建主持秋闱考试。接此重任,李汰深知,要把国家治理好,必须要选用有知识、有才能的人任职。考试舞弊,用人必滥;歹人为官,害民祸国。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科考中杜绝一切营私舞弊行为,公平选拔人才。

在他到达后,许多考生纷纷打听他的住处,希望能打通关节进行贿赂,都未得其果。一天深夜,有位考生带上一包沉甸甸的黄金,请他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为国家公正地选拔人才是我的职责;我如果贪图私利,让那些昏庸无道之人坐上高位治理国家,国家会变得怎么样呢?你把银子收起来,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试上吧!”他还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的拒贿诗,悬挂于科场门口:

 

义利源头识颇真,
黄金难换腐儒心。
莫言暮夜无知者,
须知乾坤有鬼神。

诗中,李汰自比陈腐无用的读书人,但在道义和利益面前,他能判别是非,不会被黄金迷住心窍。同时告诫世人:不要认为在漆黑的夜里受贿就没有人知道,我怕面对天地的时候,会被鬼神斥责。自此,李汰清廉的美名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

为官一任,当清廉一生,造福一方。李汰深夜拒金的行为十分可贵,体现出其“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的优秀品质和正义胸襟。李汰的拒贿诗将“慎独”表达得非常清楚,行贿本是见不得人的,故行贿者常常搞“隐贿术”,或是深夜叩门,或是节日暗访;恰恰这个时候正是考验一个人意志的时候,如果能够在道义和利益面前判别是非黑白,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从而就能够将所有不义之财拒之于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