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省级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的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一直以传承包公文化、廉政文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弘扬清风正气。从今天开始,我馆微信公众号将推出廉政文化特辑。在这里,我们将为你带来中华廉洁文化故事,让你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个人廉洁修养,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美好。
首先说的,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贤母——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
陶侃年幼丧父,家贫无所依托,其母湛氏只好以纺织谋生养子,供陶侃读书。陶母家教严谨,常以贤良方正、忠顺勤俭的思想教育陶侃,教子惜阴读书,树建功立业之志。陶侃也遵从母教,孝敬母亲,发奋读书,正道做人。因此,陶侃总以清贫为乐,发愤进取,自幼伴母夜织而读书,闻鸡鸣而劳作。
南朝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贤媛》一书中,记载着一则“陶母退鱼”的故事:“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柑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耐增吾忧也。’”意思是说,陶侃年少时,在寻阳县担任负责河道和渔业的官吏。一次,陶侃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罐腌制好的鱼送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图片来自网络
陶侃看了母亲的教诲,万分愧疚,深感辜负母训。从那以后,陶侃时时地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守法尽职,热心为民,成为深受将士和百姓爱戴的一代清官。后人称赞陶侃清廉,更称赞陶母的美德:“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恶有不理哉?”
世上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孝敬他们,但孝敬要清廉不贪,公私分明。“陶母退鱼”,足以说明陶母深明大义,严于律己、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以身教导儿子保持廉洁,体现了陶母真正的爱子之心。陶侃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万民拥戴的好官吏,陶母的教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陶母退鱼”的故事,可见良好的家风,实为清白为官的第一任屏障。当权力遇到亲情,拒绝不恰当的亲情实则也是保护亲情。在强调自身两袖清风、正己律己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和管理自己的亲属,去私欲,持公心,敢于向私心私情开刀,不给那些贪婪的人可乘之机,更要对身边的人勤于监督,不让身边的人做出有损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我们要学习“陶母退鱼”的精神,时刻以良好的家风教育、提醒和帮助家庭成员,保持清正廉洁之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敬廉崇洁的人。
对于渴望有所成就的年轻人来说,陶侃绝对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正如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母亲的哺育一样,陶母湛氏的教子故事也如孟母一样,载入史籍。古人将陶母与孟母(孟子母亲)、欧阳母(欧阳修母亲)、岳母(岳飞母亲)四人并尊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她们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她们的儿子成为国家的栋梁,影响中华儿女一生,并成为学习的典范。
母爱是迷惘时的苦苦规劝
母爱是远行时的殷切叮咛
母爱是无助时的慈祥微笑
母爱是跌倒时的鼓励之声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
祝福全天下母亲,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