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是中国传统度量衡器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承载着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大量信息。“权定乾坤——古权历史文化展”讲述了我国古权发展演化的历程,古权除作衡器之外的其他用途以及古权中的廉政文化元素等内容。通过展览,观众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权衡器具的发展过程和古权演化发展的原因及古权中的民俗文化。
第一部分
历代古权
我国古代度量衡的发展历史悠久,周代文献也有“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的记载。先秦的度量衡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亟待规范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制发了一大批度量衡的标准器,全国推广使用。汉代承袭秦制。唐代至明清时期,度量衡相对统一,制度更加完备。
“楚衡秦权”



“杆秤秤砣”



第二部分
权的材质和形状
古权的材质多种多样,主要有:铜、铁、瓷、陶、石、紫砂、玉石等七大类。因为铜、铁铸造大权费用高且易被盐腐蚀而不准,大权多用石头制成,石权在民间较为普遍。


第三部分
古权的其他用途
由于权的特殊地位、内涵,在民间或官方又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新的寓意,扩展了权的使用功能。



第四部分
古权中的廉政文化
“一头挑起人间生计,一头挑起天地良心”,杆秤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它可以秤出人的诚信、正义,这也正是中华传统内涵的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老的秤砣日渐被电子化称量工具所取代,但这些古老的秤砣中蕴含的先人智慧、历史印迹和文化精髓却历久弥新,令后人思考珍惜。